至頂文章

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非體育專長教師第一梯次增能研習-適應體育理論與實例研習活動省思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研習名稱:非體育專長教師第一梯次增能研習
研習日期:104年10月21日
研習地點:南屯區南屯國小
研習內容:適應體育理論與實例(適應體育、差異化教學、動作教育)
     國小表現性運動單元教學設計(舞蹈、體操:舞體操)
研習講師: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林靜兒教授及后里區內埔國小張庭蓁組長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  融合教育在臺灣已實施多年,欣喜近十年來適應體育受到重視,讓融合在普通班的特教學生能享受體育活動的樂趣,透過差異化教學讓體育能力弱勢的學生也能學習到體育技能。
  今天聽了靜兒教授講述適應體育的理論,解答了存在心中十幾年的困惑。她紅色行李箱裡放著各式各樣手做的教具,讓人驚艷,很實用,恨不得可以馬上動手做。可惜的是因時間的關係,動作教育教案實作沒有進行,庭蓁組長很快的提示舞體操表現性運動單元的重點,也能馬上到教學現場運用。學了,有感動,就要馬上行動,搬到下週的體育課用!
筆記摘錄如下:
1.少動的生活型態:因病弱或限制,體適能衰退,造成失能。
2.運動介入失能的狀態,才能改善現狀,讓活動功能最佳化。
3.功能性指的是在各種可能限制條件下,採取替代方法,以達到目的的最適合行動。
4.當個體受限制時,透過環境和工作的改善,求成功經驗,能增加活動量。
5.動作教育是以個體身體活動為媒介來設計活動。
6.指導者扮演鼓勵與誘導的角色,以孩子發展能力現況為起點。
7.強調孩子利用想像力與創造力,修正環境條件(教具器材)。
8.營造成功及愉快的學習經驗,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